大湾区产教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榆林学院拟更名为“榆林大学”。
8月12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拟申报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经陕西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现对拟向教育部申报的“榆林学院更名榆林大学”事项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作为榆林市域内唯一的本科院校,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榆林学院的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在2013年、2016年、2018年先后三次明确提出“推进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政府于2008年、2015年、2018年、2023年四次签署省市共建榆林学院协议,从政策和经费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榆林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在2023年建校百年之际,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更名大学的标准;到“十四五”末,学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1-2个学科进入省级一流学科行列,完成更名大学,实现“陕甘宁蒙晋接壤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
2022年1月,榆林学院更名大学事项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考核答辩,纳入“十四五”大学设置规划,全省仅有榆林学院一家本科院校入选。
2023年6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咨询榆林学院更名进展。7月3日,中共榆林市委办公室对此回复称:在省市大力支持下,榆林学院全体师生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对标对表大学设置标准,强弱项、补短板,目前36项二级指标有33项已达标或超额完成,国家级奖项、硕士研究生毕业届数等指标正努力趋于接近。
榆林大学落地后,将有望直接对接三大需求:
1、技术转化:校企共建实验室可快速将科研成果注入产业链(如煤焦油深加工技术)。
2、定制培养:开设“智能采矿”“储能科学”等专业,实现“毕业即上岗”。
3、人才磁场:依托20万元留榆硕士补贴政策,扭转本地籍毕业生68%外流的困局此外,榆林GDP常年居陕西第二,但高校数量却少之又少。榆林大学的升级将推动产业升级,破解“设备一流、技工短缺”矛盾;同时助力榆林从单一能源输出地向区域性科创中心城市跃迁。
榆林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5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48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589人,专科生575人,硕士研究生307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5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31人。
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现代能源化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1个,省级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50余个。7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名单。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软科排名由过去600多位上升到412位。
大湾区产教联盟
大湾区产教联盟成立于2020年12月19日,是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指导下,由广东科技学院、暨南大学、湘潭大学等100余所院校与TCL科技集团、美的集团、科大讯飞、以纯集团、广东博思云科教技术有限公司等200余家大湾区行业标杆企业共同组成的非营利性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服务平台。联盟长期为企业和高校提供访企拓岗、就业招聘、产业交流、学历提升、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申报、联合课程开发等产教融合服务。合作对象涵盖全国31个省市500余所高校及300多家企业。欢迎广大企业、院校、行业协会及技术技能人才加入大湾区产教联盟!
入盟详情请咨询严老师:13538587121(微信同号)